• 招生热线:0775-2627008、2629080

学院新闻

2015年党课材料第四课
时间:2015/12/15 22:04:09  阅读:4496
中共玉林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编             2015年12月15日 
 
发挥机关党建走前头作表率作用
全力助推精准扶贫
 
  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多年来,各有关单位围绕定点扶贫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定点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机关党建要充分发挥走前头作表率作用,强化政治担当,紧紧聚焦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局,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好队伍”两大核心任务,发挥机关党组织的独特优势,突出主责抓主体,聚焦主业抓队伍,在贯彻落实全市精准扶贫各项任务上积极谋划、及时跟进、主动作为,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列,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精准保障。
一、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及重大意义
  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其产生、发展一方面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特征等现实状况提出的。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大意义。
  第一,“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理论源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基石。中共十八大会议重申,中国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偏离了“共同富裕”原则的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习近平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精准扶贫就是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因此,精准扶贫思想就是要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的致富路线,这正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和延伸。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共十八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实际做出了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决策,这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有多个方面,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则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说“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克服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需求。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仍有一部分地区发展缓慢,非常贫困的情况,国务院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增加了扶贫投入,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地区休养生息的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减少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我国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进行到新阶段后的新举措,符合我国国情。
二、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总结多年来扶贫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实际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方略。这一方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精准化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实行的扶贫对象是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转向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2011年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一直以来,农村扶贫的主要特点是区域瞄准,没有识别到户。这种扶贫模式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金资源,能够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或创造部分贫困群体脱贫的硬性基础设施条件。但仍存在两类现象:一是一直未实现过脱贫的群体,或是不适应同质性的扶贫政策,或是自身根本不具备脱贫的能力素质等,这类群体的脱贫难度较大;二是一度脱贫后又返贫的群体,或因病、或因经营不善等,此类现象极其寻常,导致扶贫工作成效不持久,显得重复而又低效率。扶贫工作贵在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当前,我国扶贫工作不论是在贫困人群的识别,抑或扶贫政策的制定实施上,都缺乏精细化的工作理念。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正是在总结数十年扶贫工作经验、教训之上,并根据目前我国贫困群体状况所提出的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包括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其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化理念,要求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分批分类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理念。习近平2015年在多个场合详细论述了其分批分类扶贫理念,并概括为“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就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培育计划,因地制宜制定特色扶持政策、机制,帮助一批具备软硬件基本条件的群体迅速脱贫;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就是针对部分因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不具备扶贫脱贫的基本自然资源的贫困群体,有计划性的移民搬迁,安置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居住地,并继续实施帮扶直至脱贫;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就是针对部分劳动能力低下,或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不再以就业培训为主,而是果断通过低保等民政救助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就是帮助部分群体缓解医疗压力,杜绝因病致贫、增加贫困人口,也防止因病返贫、使得扶贫工作倒退。
  第三,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扶贫先扶志,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以往“穷帽子”下边的政策、资金、项目优惠,让一些贫困地区政府不愿“摘帽”,这不仅制约贫困地区脱贫,也在消磨这些地方干部进取、创新的斗志。中央提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把扶贫攻坚的国家意志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个人信念。要实现脱贫致富,首先必须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
  总之,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方略是对过去粗放扶贫的变革,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一种新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三、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有所作为
  党政机关党员集中、权力集中、责任集中,与其它领域相比,机关党组织具有处于领导机构的位置优势、执政骨干集中的人才优势,以及技术、信息条件较好的资源优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认真总结和发扬多年来在开展各种党建主题活动过程中创造的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结对帮扶等经验,把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促发展优势。
  第一,结对帮扶注重建班子,着力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多年来,各地机关党组织、党员和贫困村党组织、党员结对共建,机关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子,党员和贫困村民结对子。就玉林市而言,市直机关党组织先后开展了“结对百千万、先锋促统筹”、“万名干部进农家”、“走基层、转作风、解难题”等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机关党组织要侧重帮助联系村党组织搞好组织建设,特别是搞好班子建设,抓调整充实,抓素质提升,抓基础夯实,实现村级党组织活动有阵地、运行更规范、服务更主动、群众更满意。根据新形势下扶贫工作任务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这种结对帮扶活动,机关党组织要继续和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子。认真按照建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的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帮,一任接着一任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帮助贫困村理思路、建班子、找路子,提高贫困村党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科学发展步伐。机关党员要带着感情、带着激情,深入贫困乡村和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与贫困村民结对子,落实帮扶措施,协调发展资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要心怀“民苦我忧、民贫我愧”之心,带着亲情、带着热情、带着责任,与帮扶对象真心交朋友,对帮扶对象政治上关心、经济上资助、技能上培训、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问。机关党组织、党员和贫困村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要进行整体挂钩联系帮扶,不脱贫、不脱钩。
  第二,结对帮扶注重理思路,着力帮助贫困村党组织找准引领发展的方向。坚持把助推发展作为增强联系村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的关键来抓,顺应群众脱贫致富的热切期待,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解难题、促发展中实现群众得实惠、班子添活力。机关党组织要组织党员深入联系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其实际情况,探究贫困的根源,发挥机关党组织和部门的优势,可邀请专家对联系村进行分析把脉,在此基础上帮助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联系村党组织用更宽广的视野审视发展,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让思路成为引领发展的出路。坚持抓点带面作示范,探索贫困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第三,结对帮扶注重宣传教育,着力帮助贫困村民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要立足自身的智力优势,针对联系村贫困党员群众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鼓励他们从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感悟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可通过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精准培训,着眼发展能力精准发力,推动帮扶工作。突出党员干部培训,在提高带领群众发展能力上下功夫。以党组织共建、党员干部结对的方式,着力培训村两委班子成员,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可抽调专人组建党建指导员队伍,负责党组织结对共建,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帮助基层组织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联系村党员村民开展各种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先进村学习考察等方式,增强联系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开拓联系村党员、村民的发展思路,提高其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
  第四,结对帮扶注重为民办实事,着力帮助贫困村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帮扶联系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指导帮助联系村破解在脱贫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比如,贫困村普遍存在村民出行不便、货品流通不畅、生态环境不良、文化设施不完善等实际困难,我们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帮助联系村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对想发展生产但又没有发展门路、技术的党员群众,我们要根据实际和他们共同探寻发展路子,找对路子后再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培训他们,或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组织他们到致富党员产业基地实地学习,开展农村先富党员帮带等方式,使帮扶群众掌握1-2项种养加技术。对劳动能力相对过剩的群众,通过牵线搭桥、积极推荐等方式,介绍、提供外出务工信息和工作岗位,通过输转劳务脱贫致富。对一些因病致贫、返贫和特别困难的群众捐助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等,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讨论题:
  请党员谈一谈自己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以及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执笔:钟育武   责编:叶 翔  梁宏宇)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招生热线:0775-2627008、262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