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技师学院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时间:2018/1/18 15:19:22
阅读:20768
一、学院情况
(一)学院概况
广西玉林技师学院(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79年,原名玉林地区技工学校,1996年玉林撤地设市,学校随之更名为玉林市技工学校,2010年学校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高级技工学校并更名为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2015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在原有基础上设立技师学院,更名广西玉林技师学院。学院隶属于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也是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玉林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点、玉林市创业培训基地、玉林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个性化教育培训点。建立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广西劳动预备制培训定点机构,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两后生培训、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等短期培训。集学历制教育、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
学院位于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校园占地面积155亩(其中自有产权93亩),固定资产总值8329万元。办学39年来,广西技师学院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学历技工生和8万多名短训学员,为地方产业发展、扶贫富民工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获得了各级部门及社会广泛的赞誉和肯定。近年来学院相继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广西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广西技工院校德育特色学校”“玉林市首届文明校园”等荣誉。
(二)学生情况
1. 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1.1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
2017年,学院计划招生人数2000人,实际录取2005人。
2017年,学院生源 90.2% 来自于玉林市9.8% 来自于玉林市外。招生以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共招收应届毕业生1971 人,占总人数98.3%,往届毕业生34人,占1.7%。
1.2在校生规模及结构
目前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5170人,比上一年度的在校生5720人规模减少550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培养目标的有586人,占总人数的11.3%,男生3518人,占68%,女生1142人,占32%。
1.3毕业生规模
2017年,学院全日制毕业生1773人,巩固率85.2%。
2. 短期培训规模
2017年上半年国家颁发了新的职业名录和新的职业标准,职业工种由原来的400多类缩减到150多类,我院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受到影响,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失业工人再就业培训、企业职工岗前培训等短期培训人数与上一年略微下降,共培训短期学员2574人次。
(三)教师队伍
学院现共有教师211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人,兼职教师12人,生师比为24.5:1。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52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8人,本科学历教师162人,高级职称的教师32人。
(四)设施设备情况
1. 校园占地面积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03283.5平方米,建筑面积7330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总值3931万元,建设有69个校内实训室,设实训工位3660个。生均占地面积2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4.2平方米,生均设备值7581.91元,生均实训工位0.70个。(“设施设备情况”这一项内的生均值不包括外出顶岗实习学生人数)
2.校园网建设情况及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
学院校园网出口总带宽15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00Mbps,学院教学用计算机770台,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为14.8。
3.图书馆状况及生均图书
学院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5万册,生均30册。
二、学生发展与成长
(一)学生素质
学院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学生行为和思想品德培养上,学院坚持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同时分时期、分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对学生全面开展思想品德主题教育活动;在教学上,坚持以严格的管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上,以体育课程教育为基础,结合早操、各类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在学生人文培养上,始终坚持以优秀的传统教育学生,以高雅的艺术熏陶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2017年,我院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9.3%,专业技能合格率毕业率99.2%,体质测评合格率98.9%,操行考核合格率99%,毕业率99%。学生精神面貌良好,无违法犯罪现象出现,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二)学生服务和在校体验
“服务育人”是我院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学院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从教学、生活服务、就业服务、环境创设等各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学院建立学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并根据多方反馈进一步完善自身不足。
在校学生满意度达到90.16%,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3.7%评价良好,整体评价较好。
(三)资助情况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多方开拓渠道,构建了以国家奖助学金为主,学院奖学金为辅的关爱体系。2017年,学院共办理奖、助、免、补等资助10688人次,总金额达到1251.6万元。
(四)就业质量
学院2017届毕业生1773人,其中已就业人数1514人,升学深造234人。初次就业率98.5%,对口就业率79.8%,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人均2380元。
(五)职业发展
学院建立了就业科、用人单位、学生三方评价的反馈系统,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调研、学生追踪的环节,形成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水平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测量与评价报告,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逐步形成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2017年,我院对4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或回访调研,对2013-2017届的1531名毕业生进行追踪,数据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的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满意率达95.3%,工作三年以上(2013、2014届)的学生有55.2%进行过工作岗位调整,其中有12.1%职务得到提升,成为小组或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迁移适应能力较高。离岗自创业学生159人,占追踪学生的7.3%。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院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为目标,按照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拓展第三产业专业建设的思路,推进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一是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攻坚方向。《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近五年专业发展的思路和专业内涵建设的攻坚方向。二是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专业开发向高新技能及第三产业方向发展。2016年,学院扩大烹饪、会计、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类专业的招生,同时我院建设广西示范性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业机器人”专业对外招生,培养目标为高级工,招收学生40人。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以创建国家示范校为平台,求真务实,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重构“学做融通”课程体系。依托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平台,我院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四个重点专业每门课程都融入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件等多种素材的教学资源,并以此辐射到相关专业。
2、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了“多元化”评价模式。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上引入企业管理、企业环境、生产流程等元素,构建了政府、社会、企业和学院多方参与,多元考核的学生评价模式。
3、共建开放共享数字教学资源,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目前学院开发了 23门数字化资源课程、CAI课件316个,制作微课38个,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总量达5TB,教学资源库分为教师教学用、学生学习用及教学评价三部分,充分发挥了教育信息化的功能作用。
4、完善校内教学设施设备建设。2016年,我院在建的专项项目广西示范性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专业)、广西示范性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业机器人专业)、广西“十大劳务品牌”基地、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依托于项目建设平台,学院利用项目资金及学院自筹经费,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全年投入设施设备建设资金645万元,其中包括更换校园广播系统、增加信息化教学设备,更新各专业实训设备等等。
(三)教师培养培训
2017年度,学院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选派4人参加各项国家级培训项目;选派108人参加多项自治区级培训项目;选派3人到企业进行三个月以上的实践学习;选派50名班主任到广西师范大学进行班主任德育培训;学院每年例行的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项目进展顺利,90%以上的教职工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其中专任教师培训率达到98%。
(四)规范管理情况
2017年,学院扎实推进系部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了系(部)、科室之间的责权关系,完善了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将学院各项改革推向深入。
后勤管理上,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管理,由物业公司负责对学生公寓管理、水电、饮食环卫等项目进行服务与管理工作,从而使后勤工作走上了规范化。
教学管理上,常规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教学检查和考核工作由教务科、系部、值日人员多层同时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学生管理上,以学院的规章制度为重点,坚持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同时通过社团建设、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载体,堵疏结合,班风校风良好。
财务管理上,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编制、管理和执行,各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严格遵守各级财政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上,学院坚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主题班会课、法制讲座、心理健康讲座、与玉林市人民检察院共建未成年人观护基地等方式,认真开展各种安全主题的教育活动,一年来,开展消防安全讲座2次,灭火演练1次,法律讲座1次,邀请玉林市顶尖心理专家到校开展教工、学生心理健康讲座1次。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院构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学院制定出德育教育规划并将其纳入学院教学计划。分时期、分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对学生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成长意识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教育活动。
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创新的品德。学院继续完善志愿者服务组织,分关爱弱势群体、法治与思想道德宣传、美化社区环境、倡导文明交通、活动服务等小组,2017年动员1200人次进行了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认识社会,锻炼自己,陶冶情操。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学院成立了46个社团,学生社团参与率达85%,配备社团指导教师及活动场地,固定社团活动时间,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发展。除了日常社团练习,学生还以社团为单位,通过学院或自发组织校外参赛、校外兼职实践等活动,个人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通过主题教育、社团建设、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载体,堵疏结合,班风校风良好,学院德育教育效果显著。2017年获“第一届玉林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六)党建情况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机构,目前学院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3人,在职党员66人,退休19人,流动党员8人。一年来,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人,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年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及上级党委的学习精神,主要开展党纪党规学习宣传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开展职教精准扶贫工作、庆“七一”系列活动、进社区服务工作和组织党员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等,不断深入推进“两个责任”的落实,强化党内监督工作,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院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从专业课程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生评价体系构建、人员交流、学生实习等方面推进互动双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2017年,学院先后与恒烨教育集团、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 目前我校与69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其中与北京南国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培养订单班,与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冠名班。
(二)学生实习情况
2017年外出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1336人,顶岗实习企业均为和我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所有顶岗实习学生我校均组织签订学院、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顶岗实习协议,明确顶岗实习期间的权责、安全、保险、利益条款,切实维护学生利益。
2017年学院安排二年级部分专业的学生进行短期的企业教学实习527人次。教学实习与有长期良好合作的企业进行,部分课程为校企共同开发,实习由专业课任课教师带队,由教师和企业人员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实习实施,实习期间组织学生购买了相应的保险。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院牵头成立“玉林市职业教育集团”、“玉林市中职教育加工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集团”,参加“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战略联盟”,2016年,参加组织、参加集团例会和交流4次,合作开展短期培训630人次,对县乡成员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交流33人次。推进了集团内资源共享,推广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先进经验,把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为城乡职教服务。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7年,我院向社会输送全日制毕业生1773名,短期培训学员2547名,其中40%在玉林市就业;有60%的人在市外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二)社会服务
2017年,学院利用自身良好的设备及师资资源,大力支持、配合市各级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工作,培训短期学员2574人次,开展技能鉴定6357人次,其中:
1.对区域和行业的人才贡献。依托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良好的软硬件,我院广泛开展高级工及以上级别的培训, 2017年进行了共1101人的国家职业资格(高技能人才)培训。其中高级技师18人、技师98人、高级工422人,为提高我市各行业有关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做出了贡献。
2.为创业和再就业服务工作。学院作为玉林市农民工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学院的培训资源,采取校企合作,校村合作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企业下岗职工、贫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扶贫富民工作服务。2017年开展农村党员、村“两委”干部创业培训共93次,对玉林市直单位失业人员开设了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人数共173人次,其中,电子商务76人次,中式烹调师60人次,中式面点师37人次。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促进城乡发展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3.精准扶贫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切实提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素质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7年学院为“两后生”和“劳动预备制”学生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两后生”487人,“劳动预备制”学生303人。
4.为企业开展的培训。2017年,学院承接了多家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咨询服务,为企业职工的技能培养、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培训人数达390人次。
5.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学院发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为社会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技能鉴定服务。2017年开展了6357人次的技能鉴定工作,5月和11月顺利完成了两次职业资格全国全区统一鉴定工作,在服务了社会的同时提高了学院社会效益。
(三)对口支援
在玉林市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陆川县乌石镇黎洪村是我院定点帮扶村。2016年,学院指派培训科科长梁庆波同志驻村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扶贫工作,并举办农业种养殖、电器维修等技能培训课堂,组织师生捐赠资金和物品若干,开展结对帮扶切实推进联建帮扶工作。
六、举办者履职
(一)经费
2017年度收入总计5045.65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4387.24万元,事业收入401.16万元,上级补助和其他收入257.28万元。
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中,政策性经费投入1523.03万元。主要包括:免学费补助资金拨款为1039.43万元,国家助学金拨款为120.6万元,生均公用经费拨款363万元。
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中,项目建设专项投入1334.3万元。主要包括:2017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500万元;2017年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自治区资金(普职融通项目资金)30万元;2017年全区村两委干部就业创业专项培训经费10万元;2017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253万元;2017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补助资金350万元;2017就业补助资金(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10万元,学生食堂工程建设资金181.3万元。
(二)政策措施
近年来,玉林市政府及主管局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给予学院较大的政策支持:一是2008年将学院确定为副处级单位。二是批准了135个非实名制人员编制给学院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从2015年开始,按实际需求每年进行招聘。
七、特色创新
(一)案例一:中职学校操作技能 “以赛代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背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也是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全员参与的活动,为学生技能考核提供一种新思路、新形式。
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08年教育部原职成司司长黄尧指出,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2017年5月8日在天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
在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如何以大赛为载体,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技能比赛,快速推进了学院教学改革,带动学生全面动手,继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技能竞赛的意义与价值
技能比赛不是单纯的比赛,而是一次综合性大检阅。通过技能比赛,快速推进了学院教学改革,搭建起了更新、更高的实训平台,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搭建起更新、更高的实训平台,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技能节比赛项目体现了具体的工作过程,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竞赛方式给专业课程的教学、训练、考核带来了强有力的思想冲击,促进了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搭建起更新、更高的实训平台。通过全校范围内各个专业大比武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实训教学多为附属课程的状况,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构建了更为完备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即围绕能力培养这一目标,从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能力标准、设计训练方式、进行能力评估等四方面入手,学生的实训更加自发化。
2.促进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为了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有“一桶水”,才能教学生“半桶水”,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赛,指导教师都需要自己先去参与实践,这样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就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更符合“双师型”的要求。
3.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技能比赛都是以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强调“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强”。因此,学生在准备技能比赛的时候,不仅仅要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心理素质、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能力,而且在很多比赛项目中也都有体现。比如,一些项目技能大赛以团队的形式比赛,队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由于此类比赛是对抗赛,十支队伍或十二支队伍扮演不同的企业角色在一个共同的市场竞争,在不明确对手的策略的时或自己的策略失误时就需要参赛选手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应对。因此,参加技能比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全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4、有效解决当前中职生学习动力问题
中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学效果弱,学生不爱学,动手能力差。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90后”,甚至有些是“00后”,这些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且是留守儿童,他(她)们普遍受到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溺爱。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把学生送来,就当是托儿所,家长没了目标,学生当然也没有动力,既使有些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合适的工作,但是学生自己可不这么认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又有什么用?因此,他们无求知、上进的愿望;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没有学习的压力;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肯花时间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一遇到学习困难就“缴械投降”,而不惜把时间用到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谈恋爱等上面。采取“以赛代考”考核方式与当前中职生学情密切相关,也是解决中职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良方之一。
职业院校采取“以赛代考”考核方式具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中职学生操作技能的动手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2.中职学生操作技能与技能竞赛的关系。
3.探索“以赛代考”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内容
1.调查、归纳、分析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
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技能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中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与他们的就业息息相关。
2.专业技能竞赛是对操作技能能力的考核和检验
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与练习,操作技能的掌握过程要经过活动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活动的熟练四个阶段。专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竞赛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是对操作技能能力的考核和检验。
3.“以赛代考” 模式的探索
在常规的技能考试或每一实训教学课题完成后,尝试将专业技能的考核按照技能竞赛的标准方式实施考核,探索“以赛代考”模式来促进学院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提高中职学生操作技能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效果,提高学院教学质量。
四、拟解决关键问题
1.操作技能考试与技能竞赛有效结合。
操作技能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专业操作技能的掌握是否达到专业技能要求的一项考核活动。;而技能竞赛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竞赛活动,检验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发挥能力。“以赛代考”,赛考结合,有效解决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挥。
2.技能竞赛体系的建立
为了孕育学院的技能文化,培养高技能人才,将技能考试以竞赛方式进行评价,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每个学生与考试一样必须参加技能竞赛,实现了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常态化。实施“以赛代考”的评价模式后,从指导思想、竞赛要求、竞赛原则、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构建较为完善的技能竞赛体系。
3.创新评价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专业技能竞赛,是按照专业工作岗位能力对人才的要求来改革完善专业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强化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校领导高度重视,聘请行业企业、各级学校专家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对项目进行流程细化,并设定项目总负责人及各级负责人,对项目经常运行保驾护航;优化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有效提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率保证项目进度。
五、创新点
1.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
技能竞赛不是单纯的比赛,而是一次综合性大检阅,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
2.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技能比赛将教学和实践操作紧密融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各专业综合实训体系的创建,搭建起更新、更高的实训平台,充实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
3.技能竞赛体系的创新
坚持“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强化技能,知行合一”的原则,探索出一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赛一体”的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技能比赛体系。
(二)案例二:职业素养培养及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融入
一、基本情况
(1)学院基本情况
我院创办于1979年7月,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技工教育、兼有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所资格的学校,隶属于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学院现有教职工228人,职称颁布情况为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44人,在校生6000多人。目前共开设19个专业,其中烹饪专业作为试点开展职业素养培养及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融入。
(2)合作企业的基本情况
北京南国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由世界御厨、烹饪艺术大师--杨贯一先生携爱徒阮宜玲女士、林平先生主理的高级粤菜餐饮企业,公司旗下已拥有13家星级分店,拥有员工1200人,“法国美食协会”、“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员。2017年实现营业额3亿元。
(3)我校于2009年与北京南国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企业,以烹饪专业为试点,开展职业素养培养及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融入培养。8年来,从首批合作培养人数30人,逐渐增长至每年合作培养100人左右,专业也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4个。截止目前,共计合作培养人数700人。学员平均年龄17岁,700人获得了中级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学员学徒期间的平均收入3000元。玉林市是广西的人口大市,全市710多万人口,其中约有130多万富余劳动力,近几年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约5万,人口基数和增量的“双大”导致转移就业需求非常大。学院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玉林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点、玉林市创业培训基地、玉林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个性化教育培训点,积极响应国家对扶贫富民的号召,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为我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
二、基本做法
(1)一是强化技能基本功训练,这是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专业技能,谋生都难,更谈不上职业发展;二是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三是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可以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达到最高的境界;四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继承的精华:如仁爱、孝道、友悌、礼善、敏思、勤学等,告诉我们如何善待他人、提升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系统教育,让优秀传统的经典的文化净化洗礼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其高尚人格。
(3)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形式,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意识地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行业劳模和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使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搭建交流平台,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就业、创业意识。
(4)在职业素养培养及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通过聘请企业专家、行业劳模和优秀毕业生到学院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二是通过定单培养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使之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三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这个平台,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利用各种校园媒体(网站、广播、橱窗等),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这样就能使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
三、主要成效
(1)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参加玉林市、自治区技能比赛获奖人增多。
(2)学生到企业实习,适应能力强,稳定率有了质的改变。
(3)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活动、各类竞赛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四、主要问题及建议
(1)工学矛盾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个别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或是自私自利、争胜好强,或是我行我素、容不得批评,受到一点挫折,便难以承受,心灰意冷甚至出现极端的行为,影响实习就业稳定率。
(3)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就业,都要以企业需要为导向,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紧紧围绕市场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合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和毕业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员工,是当前学院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五、解决方法及设想建议
(1)加强对企业先进文化的引入与整合,工学交替、分段式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2)学院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对性 ,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要找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要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这个结合点、切入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3)要让学生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在顺境中完善自我,学会应付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促成心智的早日成熟。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调试抱负水平,将近、远期目标结合起来,不断树立起学生们的信心,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中的挑战充满了斗志。
(4)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从而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视野。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办学,学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外教师越来越多,人员经费不足
自建校以来,学院秉持“以发展促发展”的策略,在上级政府机关政策的指导下自筹经费,从小变大,从弱变强,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学院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编外人员约占50%,在编教职工的薪资由财政拨付,但编外人员的薪资、绩效等全部是学院自己承担;而学院同时又是“收支两条线”管理单位;在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对教师需求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凸显。
2.校园面积不足
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在校生人数稳步增长,但校园面积由于玉东新区不断扩大发展征地,现仅有93亩,合62031平方米,生均面积仅仅11.96平方米,比生均面积36平方米的标准相差2倍还多,严重制约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3. 学院规模迅速发展,师资力量不足
与其他兄弟院校一样,学院规模迅速发展,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在为地方消化部分适龄学生无法入读高中所带来的压力,为地方安全稳定做出贡献的同时,学院不可避免的遇到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如汽车维修专业,2017年专业在校生1222人,专业教师仅21人,生师比严重失调。学院现有教职工228名,外聘教师几乎过半,学院多次到大学进行招聘,但因薪酬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招不到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
4.就业薪酬不高,毕业生本地就业困难
相较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本地企业能提供的薪资待遇水平明显偏低。而且,本地企业的行业结构和自身发展,难以消化众多的中职毕业生。学院仍然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近40%以上的毕业生,我们仍在努力!
(二)改进措施
学院将以实施《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抓手,紧抓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质量提升为目标,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改革创新。
1、加快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多学制多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扩大学院技师、高级工层次的规模。
2、进一步完善学院制度建设及内部管理,形成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
3、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淡化身份,按需设岗,自主聘用,完善校内岗位设置,优化岗位结构和人员结构。按照公平、择优原则推行竞聘上岗。适度引入市场化劳务用人机制。
广西玉林技师学院
2018年1月15日